[摘 要]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把握城市这一碳排放主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鼓励社会公众作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主力军和受益者,从绿色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人人、事事、时时践行环保理念。
[关键词]环保;低碳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24-01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坚定选择。
一、低碳城市,我们在努力
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把握城市这一碳排放主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低碳城市不仅要通过创新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居民改变生活理念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无论是“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词汇出现频率的提升,还是共享单车、环保材料等事物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迅速流行,都从侧面反映出绿色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近年来已经使社会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革。“近年来,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应用在广泛提升,很多低碳试点城市正在采取措施,构建更清洁的能源体系。如:北京正在尝试将能源的消费主体从煤炭变为天然气。山西省太原市在2016年一年之内,将全市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成为全国首个出租车完全电动化的城市。
低碳发展作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包括先进的能源技术、碳排放控制方案和机制等。在著名低碳城市哥本哈根,10公里半径内的出行选择62%是自行车,只有9%的运输方式是汽车,8%是步行,21%是公共交通。而首座欧洲环境之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则通过完整的低碳生活制度来实现,具体做法包括尽量避免制造垃圾和进行垃圾的循环再用,城市建设均使用可再生资源,并对居住区进行低碳改造;按时段和地段来收取公路费用以降低汽车的使用量等。
二、低碳与发展
低碳,并不仅仅是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还包括很多方面,如低碳文化、低碳政治、低碳外交等等,研究“低碳中国路线图”不宜仅仅用“低碳经济”来概括。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又是全面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发展”的概念包括解决“人人对立”和“人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实现物质极大丰富、文化极大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概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目的本身就包含了低碳理念的成分,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与低碳理念并不冲突。因为,发展会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科学发展的成果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一手要坚定不移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要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两手都要坚定不移,下决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三、低碳生活,有你有我
城市形成的各环节要做到绿色低碳,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等,此外,应当让城市和建筑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来实现可持续。家庭和个人作为城市运转的细胞,也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低碳城市应该是善于把各类的废弃物高度资源化利用的城市。这就需要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具有从源头上将废物减量化,并且严格分类的素质,养成低碳的生活理念和习惯。
“多一个动作,就能节约用电;多一项细节,就能节约用水;多一点朴素,就能节省资源;多一份心情,就能播种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