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7.1271,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针灸推拿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灸推拿;黄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0..02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而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中的效果已经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其不仅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患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传统临床上以针灸推拿治疗偏瘫为多见,而本研究以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8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1.3年。所有患者均与《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相关标准相符,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在6个月及以上,即急性期后病情稳定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可坚持针灸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出血性脑卒中;并发各类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调脂、抗血小板凝聚、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治疗针对偏瘫侧上肢者取合谷、外关、手三里、肩髃;偏瘫侧上肢者取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每个穴位进行常规消毒,进针后提插捻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针灸治疗每天1次,

10 d为1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月。推拿治疗取穴如下:头部取穴百会、后顶、悬颅、太阳、曲鬃、风池;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背部及下肢取肺俞、膈俞、脾俞、肝俞、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风市、伏兔、阳陵穴、足三里、解溪;推拿时采用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法、拿揉法、搓法、拍打法及并节活动法等。推拿治疗每次60 min,1月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3189),1次/d,10 d一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

1.3 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Lovett分级法对患者的肌力情况进行评价:肌肉完全麻痹无收缩力评为0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力评为1级;肌体可在床上平行移动但无法对抗重力评为2级;肌力可对抗重力完成主动关节活动但无法对抗阻力评价为3级;肌力可对抗阻力但弱于正常人评价为4级;肌力完全正常评价为5级。患者经过治疗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可自理,肌力评价可达5级为治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基本恢复,语言功能基本恢复,肌力提高2级及以上评价为显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语言功能等均有显著好转,肌力评价提高1级评价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且病情有恶化趋势者评价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冷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达到治愈标准者11例(22.92%),显效23例(47.92%),有效9例(18.75%),余者5例无效(10.4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患者达到治愈标准者7例(14.58%),显效17例(35.42%),有效12例(25%),余者12例无效(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71,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属于中医学理论中“大厥”、“半身不遂”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气血上犯于脑,阻滞通络所致,故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传统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以针灸推拿为主,本研究中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取穴合谷、外关、手三里、肩髃、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等治疗偏瘫的常用穴位,可达到调和经脉疏通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目的。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刺激中枢-偏瘫侧肢体运动传导,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推拿中采用拍打、一指禅、拿捏法、滚法等诸多手法,可

上一篇 中医药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研究进展
上一篇 “互联网+”背景下24小时智慧中医药图书馆构建思路探讨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2771.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