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玩具产品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玩具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愈发开始注重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前提,充分结合儿童的感官体验、交互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帮助其认知事物、确立社会关系、启发智力、寄托情感。其中社会关系的确立,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以其为依据,并且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整理分析智能玩具对学龄前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论述智能玩具设计用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在学龄前孩子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心理;智能;交互设计
从一个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方面看,儿童阶段是其人生发展的最基础、最重要时期,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在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好的习惯会让这孩子受益终身。对于儿童认知成长机制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1~2岁的孩子还处于用自己的感知的时候,3~6岁的孩子为学龄前儿童,6~12岁的孩子为学龄儿童以及12~18岁为形式运算。学龄前期的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的好坏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AR、VR、磁悬浮、交互等理念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进程,围绕人们身边电子产品发展越来越强大,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这些产品在生活学习中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样这些媒体与技术也逐渐从成为了儿童娱乐产品的载体。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玩具对于他们启蒙所起到的作用不亚于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
一、儿童发展的特点
(一)儿童认知的发展
从运算思维和认知角度来说3~6岁时孩子发展最快。在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敏感,认识也最为迅速。他们所判断的依据多是根据事物的外形、状态。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所以该阶段儿童在做一件事的时间不会太长,这种短暂、快速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儿童最开始的事物只会形成一个极其模糊不清的印象与理解。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和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是学前期,长大成人之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事物的方法以及思维习惯都会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初步形成。所以,不同的启蒙教育、不同的智能玩具会使儿童的认知出现不同的差异。鉴于此,符合此年龄阶段的智能儿童玩具的好与坏对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个性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强,是决定这个孩子将来个性的重要时期。这个稳定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儿童的多种能力的提升而更加稳定。这里的能力包括了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方式这些能力。随着这些能力的提升,儿童的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步加强与发展,对于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开始想着凭借自己个人能力去完成。个性的发展好坏,会影响着这个人的一生。因此科学合理地从这个角度研究设计智能玩具是十分必要的。
(三)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
日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是将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通过与自己的肢体语言、语言以及神态等展现给其他人的一种过程,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由此体现出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每个儿童所必须学习的社会性。玩具是孩子日常的物品,一定要在学龄期前起到应有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际是孩子入学校后必须经历的,在孩子未来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智能玩具市场对比研究
国内儿童教育类智能电子儿童玩具产品刚刚起步,相关教育类智能电子儿童玩具产品设计开发的理论并不完善。市面上现有的教育类智能电子儿童玩具产品质量与水平同样参差不齐,能够真的从教育方面和孩子的角度出发,并且是孩子自己切身需要的,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的智能玩具少之又少。
对于学龄前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以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将其作为设计学龄前智能儿童玩具的主要依据,将设计心理学与交互设计作为设计智能玩具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在产品自身方面学龄前智能玩具产品品牌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在我国学龄前智能玩具厂商多为自主经营,因此在品牌方面一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较之下国外的品牌现象在国内并不多见。并且抄袭山寨现象极其严重,走在街上我们会发现一模一样的学龄前智能玩具却出自不同的品牌商家,通过这一现象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在学龄前智能玩具的生产与开发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学龄前智能玩具在最初的年龄定位上存在缺陷,虽然同样是学龄前儿童但3岁和6岁的差距却很大,因为这段时间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发展迅速,每个年龄时间段孩子的需求同样在飞快地变化着。由于每个年龄的特点都不相同,可厂商在研究开发生产出的学龄前智能玩具的特性大致相同。这种不细致的划分年龄段造成了,其产品对于3岁儿童来说难度大,对于6岁儿童来讲吸引度大大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技术性的问题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逐步解决着,并且技术还在不断地加强与完善,这对于学龄前智能玩具的发展来说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