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在中学教学中的深入发展,为了提升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一方面需要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当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本文就学校新體系理念下的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新体系理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概述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一种新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教学法是以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为基础的,与此同时,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新体系的理念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
新体系教学法与以往的音乐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就是,新体系致力于大众化音乐教育。大众化音乐教学是面对所有的学生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获得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并能够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新体系教学法的这一特征就意味着人本化思想在其理念中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指的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感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素质型的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重点强调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素质型的音乐教学实际上指的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但是素质型音乐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利用音乐做为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利用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另外,素质型的音乐教育并非不进行一些基础音乐知识教学,基础音乐知识是学生提升音乐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实践性的音乐教育
音乐的三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无形性、非概念性以及实践性。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我们应基于这三个特征进行教学。音乐的三个特征决定音乐只能依靠听觉进行直观的感受,依靠动觉、视觉、感觉等进行联觉反映。因此,在进行音乐活动时,必须具有参与性和实践性,以引发人们的共鸣。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十分特殊的音乐活动,一定要兼顾音乐的这些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情感经验,提升音乐表达能力。
二、学校新体系理念下的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一)以感性经验为核心的教学
新体系学校音乐教学主要是面向每一个普通学生的,其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它强调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情感体验为主,实际上也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在进行音乐感的培养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其一,培养学生的音乐韵律感。音乐韵律感又包括三个方面,即节拍感、速度感和节奏感。在进行节拍感的训练时,可以使学生在行走中排出节拍重音,而且还可以混合信号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在进行速度感的训练中,可以运用报数的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同一速度,建立恒拍感,另外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节奏感训练时,应通过整个身体的心灵获得,而不能通过枯燥的认识节奏谱训练,后者忽略了音乐的实践性;其二,培养音乐要素感。音乐要素包括旋律、和声、音色、节奏等。在进行旋律感训练时,主要进行节奏感、力度感、音高感、速度感等训练。如在进行音高感训练时,可以将相对比较抽象的音高转化为下蹲、站立或者举手等比较具象的动作,进而建立音高感。在进行音色感训练时,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诉诸听觉,可以通过动作或者奥尔夫乐器的模仿演奏进行情感体验。在进行和声感训练时,主要就是通过实践,多听、多唱进行感受。
(二)以双基把握为支撑的教学
新体系下,进行双基教学,首先就是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它是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教学工具有四种,即科尔文手势、节奏名、唱名法以及符干字谱法。教师在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灵活的利用这四种工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是进行基本技能的教学。音乐的基本技能包括演奏技能、演唱技能、欣赏能力以及综合表演。这些音乐技能的培养需要融入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在感受教学的情境中,循序渐进,利用小组合作法、情境创设法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三)以即兴创作为手段的教学
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教师不是十分的理解即兴创作的真正内涵,认为即兴创作就是进行旋律的创编,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即兴创作教学并不仅仅是进行旋律的创编,在节奏、情绪、歌词以及演唱方式上都可以进行即兴创作教学。教师可以规定一定的规则,提供可供选择的音高、节奏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即兴创作,这样的创作活动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可操作性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在不做任何规定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一时无从下手,教学效果不是十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