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文化是文明的核心与灵魂,学校的文明折射着社会的文明,学生应该成为文明的标杆、文明的使者。可是,在我们的校园中,有些同学时常会有些不文明的举止、不文明的谈吐。这些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有损学生形象,为此,我校于前不久启动了基础文明建设工程。利用今天的校会,我代表学校谈一谈服饰礼仪与穿着校服的问题。
爱美是人的天性,着装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与此同时,着装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的着装,应该遵循不同的礼仪。 远在古代,就有戴鸡佩豚的故事,近在现代,因着装不得体而被贻笑大方,甚至导致应聘失败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大师Jon Morley,曾经针对着装,作了一次大范围的抽样调查。调查表明,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着装会明显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信任度和配合程度。
为什么要求同学们穿着校服呢?大家心中已经都有了答案。这里想用几件具体的事例再做一些说明,请同学们用心感受。
想必大家一定清晰地记得在体育节上,我们数百名同学穿着校服、齐做广播操的场面。从上学期开始,学校下大功夫整顿早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天早操期间,我会站在综合楼三层,一边活动筋骨,一边看大家跑操。清晰地发现:跑得最差的班级是那些没有统一穿着校服的班级。
一位在国内从事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的小学校长到日本一所小学参观,当他看到在寒冷的冬天,学生统一身穿单薄的校服在户外集会,老校长特别纳闷。当他通过翻译询问日本校长时,日本校长反倒觉得纳闷。就在这时,我们的老校长意识到,日本的小学生没有一人觉得冷。同学们,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好好反思?
闲暇时,我偶尔会陪着爱人逛逛商场。每一次在商场的服饰专柜,我都会看到一些学生的身影。这里,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当你在商场缠着爸爸妈妈要买一件七八百元的阿迪或耐克品牌服饰的时候,当爷爷、奶奶主动要为你购买一双近千元的球鞋时,你可曾记得自己的身份是学生?你可曾想到长辈的钱都来之不易?你可曾想起在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同龄人无钱购书,甚至吃不饱饭?
校服是学生身份的一种象征。穿着校服有益于增强大家的爱校情怀与集体意识;整齐划一的校服有益于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宽松舒适的校服便于运动,有益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统一穿着校服有益于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个别同学可能觉得要求大家统一穿着校服有失民主,或者有碍个性发展。这实质上是对民主的误读、对个性的曲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 有关部门也曾做过调查, 80%的人对学生穿着校服持肯定态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穿着校服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国内也有许多省份或城市,全省、全市统一学生着装。在我们学校,穿着校服的决定以及校服的设计、招标都得到了学生、家长代表的认可,每一位同学都必须执行这一规定。
饰物是指与服装搭配并对服装起修饰作用的物品。饰物不仅具有美化的功能,同时还能传播一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交往中,乱戴饰物通常会被视为俗气、缺乏文化修养的表现。戒指、手镯、手链、项链等饰物的佩戴很有讲究。例如,戒指一般右手不戴,大拇指不戴,而且戴在不同手指,表示着不同意义,作为中学生,无论将戒指戴在何处都不合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规定:不佩戴饰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同学们正处于长身体、学本领的关键阶段,应自觉追求處在美与内在美,要将主要精力用在发展自我,净化心灵、美化心灵上。
同学们,事无巨细,以小见大,由小及大。这里,希望大家做到:在学校内穿校服,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热爱班级,热爱年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在学校外穿校服,展现学校学子的良好形象,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回到家里洗校服,多替长辈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打心眼里喜欢穿校服,拒绝饰品,朴素节俭,用心学习,求真,求善,求美,真正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