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将我国水产加工产业发展历程总结为波动发展期、快速成长期以及稳步前进期三个阶段,通过数据资料分析了加工产业当前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
引言:
根据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及产出水平的增减实际(如图1),将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波动发展期;90年代初,整个市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水产品加工企业以鲜活保值和加工增值为主要目标,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快速成长期;1999年国家首次提出捕捞产量实现“零增长”。捕捞零增长使得水产品加工原材料供应受限。并且,我国整体消费市场需求不旺。相应的,水产品加工能力有小幅度下滑。2000年,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保持增长态势。稳步前进期;2009年,国家支渔惠渔政策力度明显加大,有效的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总的来看,国内水产品加工能力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仍存在生产力利用率较低、加工规模偏小等问题。
一、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
(一)生产力利用率较低
产能利用率是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产能利用率的公式:实际产能/设计产能*100%。1993-2014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一直低于水产品加工能力。目前,加工企业生产利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于国外,国内水产品生产企业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多存在收入制度不合理以及企业文化发展不健全等问题,从而使得员工缺乏安全感,生产能力得不到完全发挥。
(二)部门地区生产力薄弱
2014年,山西、西藏、甘肃水产加工品总量为0,内蒙古等13个地区水产加工品总量与淡水加工品总量相等,无海水加工产品。整体生产力不均衡,差异性较大。
(三)品牌塑造力不足
水产品加工业品牌经营相对薄弱,品牌优势不明显。一些大型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獐子岛集团的“獐子岛”海参系列。但整体来看,品牌战略还未在水产品加工产业内普及。我国水产品消费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水产品企业还是消费者,品牌意识普遍较弱。
(四)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
总体看来,规模企业占比例较小。总的来看,规模企业所占比例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波动,未有较大突破。龙头企业对于整个行业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规模企业占有率较低会限制行业快速创新发展。
二、对策及改善建议
(一)提高技术水平
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与高校、水产科研院所的联合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对水产品保鲜、深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攻关,运用水产加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其他行业、领域的高技术和新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本行业,以此推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水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设备利用率升高,并加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调配制度,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才能总体性地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二)改善管理调配制度及企业文化
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成本,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利用率。企业应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公幵招聘,通过竞争激发员工潜能,给予每个员工平等的成长机会,建立科学的激励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扶强补弱,提高竞争力
内陆地区远离沿海,缺乏原料,但可以来料加工,且大多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可提高地区加工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同时,加强地区间合作,形成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链条。
(四)品牌战略
企业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品牌保护意识,加大名牌产品培植力度,积极主动地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展示产品,打出品牌,促进自身企业发展。在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方面下狠功夫,还要注意品牌风险的防范,熟悉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方面知识。将品牌作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可以拓展市场需求,带动生产环节,从而实现最大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五)发挥龙头企业模范带头作用
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构建我国现代化渔业的主导力量,是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由于水产产业自身积累不足的原因,要在短期内形成龙头,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因此,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改革、创新。同时,也应鼓励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集约化生产,提高行业总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洪霞. 我国水产品品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61-363.
[2]徐小怡,宁凌. 我国沿海省份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比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