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问题解决等学习方式得到学习科学的高度重视,并作为研究重点在学习科学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基于对学习的新型理解,提出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并运用活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该设计模型的组成要素进行剖析。
关键词 学习环境设计模型;认知工具;CoVis项目;问题解决;MindManage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072-03
Research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Mo-del//LI Yan
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sciences. Based-on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proble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model and use activity theory as the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design model.
Key words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model; cognitive tools; Co-
Vis; problem-based learning; MindManage
1 前言
美國著名教育技术学者David H. Jonassen曾终其一生执着于对问题解决学习的探索与研究。正如他所说,问题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个角落,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尝试如何解决问题、改造世界,而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正以非正式的方式发生着。在当今新兴而起的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的真实性学习正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促进真实境脉识知为指向的。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间,问题解决等新型学习方式得到学习科学的高度重视,并作为研究重镇在学习科学诞生以来的20多年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1]。
作为国内学习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团队若干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真实环境下学习的研究,以及基于真实性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从追踪学习科学及其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的研究,到开展基于本土教学的实践探索,该学术团队逐渐形成自身对学习的研究与思考。本研究正是建立在对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支撑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思考。
2 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设计者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同的学习理论信仰者,其付诸实践的教学也会大相径庭。David H. Jonassen认为:“学习是知识建构,学习是社会协商,学习是概念的转变,学习是情境脉络的变化,学习是活动,学习分布在共同体之间。”[2]这是他在综合多个学科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出的几种关于学习的权威解释,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学习的特性,而这些方面表面看似分离,实际上是理解学习本质需要综合考虑的整体。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解构成该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因知识的建构论已为人所熟知,这里需要特别做出分析的是该研究所依托的另外两个基础性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
对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两个领域。虽然两个领域的研究都起源于对“惰性知识”学习的批判,然而他们的研究关注点却不相同。教育心理学更关注知识学习的认知层面,强调应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的问题,还原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复杂境脉,从而提升知识的迁移力,因而提出实习场的概念。相反,人类学则不关注个体的知识学习,其更关注的是共同体境脉,把学习看作“构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智识化的、有技能的人,后者蕴含在前者之中并由前者激发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前者对后者加以塑造并赋予其意义”[3]。因而人类学视角更加关注的是实践共同体的组建。实习场与实践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关于学习情境的设计。实习场中的学习情境是仿真的、模拟的,是仿照真实世界中的情境而人为设计的;而实践共同体中的情境是真实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
2)学习者身份的变化。在实习场中,学习者的身份基本上是持久不变的,而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在经历学习的同时,也从合法的边缘参与者逐渐变成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
实际上,在本研究中更倚重的是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育心理学观点,尝试通过设计仿真的任务情境、逼真的问题,提供学习支持,从而帮助学习者完成概念转变,形成知识建构,建立心智模型。
同时,在具体的要素设计时又用到了活动理论。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工作和实践都可看作活动,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在理论的思考与衍化中,有学者陆续提出活动理论的六要素、四系统及三层级的观点,即活动包括主体、客体、共同体、分工、法则和工具/符号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又相互关联构成生产子系统、消耗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和交流子系统四个系统,而活动又是以活动、行为、操作三层结构而存在的。作为仿真世界中的问题学习,问题本身即是活动要素与活动子系统的统一体,而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认知工具、学习共同体、资源等则是作为学习活动层面所涉及的活动要素而存在。因此,完全有理由将活动理论作为本研究设计的指导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