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民间玩具上的应用

【摘要】民间玩具历史悠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它不仅仅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信仰、传统文化、以及审美特征,同时也承接着前后历史的精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材料、造型、色彩和结构等方面都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同时它也是能够很好地表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个载体。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民间玩具 应用

传统的民间玩具的出现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经过流传和发展,演变成为了具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内涵以及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民风的一个载体,所以说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民间玩具造型艺术特点的探究,并结合民间玩具的发展历史,主要从玩具的造型、色彩以及装饰纹样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民间玩具上的应用。

一、民间玩具的造型

“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民间玩具的制作一直遵循的主旨,民间玩具的产生大多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从劳动者固有的思维角度出发去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以及场景等玩具形象。通过观察传统的民间玩具造型不难发现,民间玩具的造型大多概括、简练,它们既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对其进行适当的取舍、夸张和变形。因此,民间玩具的造型是将实际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并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类玩具在各地方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北方的布老虎玩具的形象多为凶狠的神态,而南方的布老虎玩具则多以可爱和憨厚的面部表情居多。

再者,还有部分民间玩具的造型是根据现实生活并结合一定的文化故事的含义并加以抽象夸张的变形,从而塑造出新形象,并赋予其祈福消灾的吉祥寓意。例如,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大阿福”,他的造型则来源于一个脸型圆润,盘膝而坐,身穿锦袍,怀抱青狮的胖娃娃的形象。“青狮”、“锦袍”等这些十分具有中国传统装饰意蕴的形象都是在表达此玩具放在家中具有驱邪降福之意。

此外,民间艺人们还借助鸡、鱼、龙、凤等这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有一定内涵的造型形象来生动地表达“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荣华富贵”等具有美好寓意的主题。所以说民间玩具活灵活现的形象是一种注重传统装饰性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二、民间玩具的色彩

“红红绿绿,图个吉利”是民间玩具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遵循的基本格调。红红绿绿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生活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出了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感。除了红绿配色以外,民间玩具的其他用色也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里的色彩密不可分。中国传统的民间色彩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特有的五色系统,即青、赤、黄、白、黑,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整体框架,规定了色彩之间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五色系统经历时间的打磨和完善,以及与五行的观念相结合,最终造就了注重传统和礼仪的中国传统装饰色彩文化。将五色之间两种以上的颜色进行混合得出的绿、红、紫等色就构成了民间玩具的基本用色体系。例如,将青色梅花放在红色的老虎身上,又以黄色艾叶装饰其尾巴,再配以绿色的耳朵,整个玩具的外观上色调明快,冷暖对比强烈,表现出了强烈的民间传统色彩的装饰性。

此外,黑、白、灰三色也被运用于民间玩具的制作,黑色代表尊贵、神圣、忠诚的意思,而白色能起到点缀的作用,灰色又可以起到综合和调和其他色彩的作用。民间玩具制作艺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玩具色彩搭配的规则,使得使用了这些传统装饰色彩的玩具在视觉上色彩饱满、艳丽,并且有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带来充满艺术特色的美感体验。

三、民間玩具的装饰纹样

民间玩具不仅在色彩的使用上运用到了中国传统的装饰色彩,它的图案同样也十分别致、花样繁多,很好的与传统的装饰纹样进行了结合。细观传统的民间玩具就会发现,大多玩具的外观上饰以莲花、鸳鸯、石榴、寿桃、金鱼、蝙蝠、龙凤、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等图案,再配有云纹、宝相花纹等中国传统纹样进行修饰。这些传统纹样大多来源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经常所见的自然素材或是来自传统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纹样,通过这些图案的组合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生存繁衍、驱灾辟邪、纳福求吉的推崇。

总的来说,被广泛地应用于民间玩具装饰上的传统吉祥图案大致可以分为动物造型图案和吉祥花草纹样两大类。第一类动物造型玩具的表面常常采用漩涡纹、条状纹或圆点纹进行装饰,也有使用动物的兽毛或斑纹,其纹样大致可以分为梳齿纹、漩涡纹和万字纹等;而另一大类——吉祥花草则与宝相花纹进行搭配绘制,并选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蔓草以及莲花等作为主要的纹样图案。这些传统的装饰纹样大多采用抽象化处理,使其更加具有象征意义,表达生活的幸福美满以及喜庆祥和的含义。因此,玩具外形上的装饰纹样成为玩具的点睛之笔,象征意味浓厚,极具视觉美感。

结语

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得以很好的体现。透过本文对于民间玩具

上一篇 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探讨
上一篇 “互联网+”环境下交通事故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探析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3104.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