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意识在初中理科教学中渗透方法的研究

摘要: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生一定要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自覺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才能自觉地挖掘科学中环保教育的内容,把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在科学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环保意识;理科教学;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41

初中理科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初中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是理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理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 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理科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容易做到科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机统一。如,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是空气和水污染的指示植物,青蛙的捕食,生物多样性,人、健康与环境,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科学与社会发展等都与环境有关。教师在上课时,能将这些内容作为有利的渗透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进行“学习环境保护”教学时,我们就不能只讲基本理论,一定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现状。例如: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100亿吨,仅北京市每天产生垃圾1、2万吨,大量的垃圾难以降解,这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我们也是垃圾制造者之一,使用塑料袋,随地乱扔,却浑然不觉。又如,讲“噪声的危害”知识时,学生知道了噪声不仅会干扰睡眠,噪声还可引起多种疾病,会引起人体紧张的反应,刺激肾上腺的分泌,因此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噪声的制造者,无意中危害着别人的健康。还可以上一节“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演讲讨论课,让学生讲解他们亲身调查过的本地区存在着哪些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讨论,对学生触动很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环保无小事,使教室及校园内乱扔垃圾,课间大声喧哗等影响公共环境的现象大有好转。

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相关知识点,渗透环境教育。在理科教材中,除了具体环保知识点外,还通过一些与环境有联系的内容,分析这种联系,使学生联想到环境问题,并作适当的延伸、补充,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来渗透环境教育。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与衰老的知识时,就应将环境破坏与细胞的癌变联系起来。例:大气污染增加呼吸道癌变的发病率,臭氧层被破坏增加了皮肤癌的发病率。又举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由于光化学烟雾的作用,曾使该州3/4的人发生红眼病。日本东京1970年发生光化学烟雾时期,有2万人患了红眼病。美国每年癌症患者中有58%是由汽车废气引起空气污染所致。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私家车的使用,光化学烟雾污染已经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在追求繁华生活的同时更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又如,讲植物的水分代谢知识时,可联系到盐碱地、沙漠等恶劣环境栽种植物不易成活的原理以及如何培植适应这些恶劣环境的新品种用于环境改造等环保问题。再如,讲“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这一节课也能很好地渗透环保的意识,一些多基因遗传病,如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都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教材中类似这些可通过知识延伸来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只要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实施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像绵绵细雨滋润万物一样渗入学生的心房。

二、开展各项课外环保实践活动,以切实的行动渗透环保意识

要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环保实践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通过调查访问等亲身体验活动,学生对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产生共鸣,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例如:可利用科技夏令营或远足活动考查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对那里的植物进行辨认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学完微生物之后,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通过观察污水在曝气沉淀池、沼气反应池等设施中由浑黑到澄清的一系列变化,不但了解了微生物的作用,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污染为人类带来的影响。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刚进入厂区捂住了鼻子,看到最初的污水,有的学生几乎要吐出来,随着污水的流动逐渐前行,水越来越清了。在处理后的水流出之前的一个水池中,学生看到了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金鱼,兴奋得手舞足蹈。参观后,许多学生都能够从一些小事做起,保护水环境。有些学生还向家长提出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等建议,真正落实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利用寒暑假教师布置学生按要求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如“身边的水资源状况,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等,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写出了“现在村民将大量的玉米秸杆在地里烧掉,而它们恰恰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这样做不但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调查,学生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

上一篇 “环保风暴”下埇桥区养殖发展新路径初探
上一篇 环保宣传中媒体的角色重建及模式创新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3728.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