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所编的多种体裁的课文都是丰富内容与完美形式的融合体,能够直接反映美的形象、意境、语言,形式合理、结构多样,给小学生带来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对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帮助学生从美学的角度领会、体验、感受,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高尚情操、理想、品德的熏陶。这对于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情趣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文中将具体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审美教育途径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语文教学当中陶冶美的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给全部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审美教育,主要是让人们利用情感体验,评价判断自然和社会,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小学语文阅读课,学生阅读教材大部分出自大家,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净化心灵。所以,文中具体研究小学语文阅读当中的审美教育十分必要。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现今语文教学大部分停留在知识和能力教学方面,所以亟须开展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和审美教育有非常多天然的关系。语文作为语言文字,主要是表达抒发情感,作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手段。虽然语文并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可是作为语言文学,还具备非常强的艺术和审美性。语文阅读教材当中散文、诗歌、故事等都是文学体裁,所以语文学科不但具备非常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备艺术和审美性的特点。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互相推动作用,审美教育可以推动语文教学工作,而且语文教育也能够促进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当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主动表达以及创造美。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引入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二者相辅相成。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一) 引导学生感知美
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情景中,充分感知到文章的美。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方式:第一,课堂导入工作做好,通过设计一定的导语,引导学生尽早地进入到语文内容的学习情景中去。第二,利用朗读示范,教师利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利用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现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进入语境,感受到文章所蕴藏的美。第三,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利用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保证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依靠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文章内容,更加良好地感知到文章描述的情景与内容,加深文章的理解。例如小学一年级课文《四季》中,教师要事前准备好多媒体视频,播放文章中描绘的场景,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变化,更加深入地了解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美。
(二)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鉴词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语言文字训练工作做好,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播,特别是对审美教育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与情操,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主动发现、理解、感受与创造美,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加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對审美来讲,是较为特殊而且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作者创造文章的过程中,审美是富有生命的。随着时代的逐渐进步,人的文化水平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也相对应地提高。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使用好,培养出学生比较好的理解力。特别是要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将学生的思维启发,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从而将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将审美的乐趣感受到,更好地将学生内心的情感丰富起来,将学生的精神层次提升。比如:学习古诗《静夜思》中,作者将“明月光”比作“霜”,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思乡情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词句的美感。
(三) 依靠阅读材料情景感悟
小学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教师能够利用阅读材料,创造出相对应的阅读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材料当中的气氛、环境与情感,和审美零距离接触。详细的步骤如下所述:第一,通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基本上对材料内容有所了解,形成大致的框架。第二,情境导语,在对材料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综合阅读内容完成短小精悍的导语设计工作,利用生动导语将学生带进阅读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当中去。第三,阅读感染,导入情境之后,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教师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语调和情感表达中深入了解文章内涵。第四,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具备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教师需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实现联想,保证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思维基础。
(四) 教师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
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里面包括非常多寓情于景的文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保证学生更好地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从形象